社会救助暖人心,民生保障守幸福——巴楚县民政局“我们的救助故事”
时代向前,温情不改。在巴楚县英吾斯塘乡的每一个村落,社会救助政策始终像一束暖阳,照亮困难群众的生活之路。民政工作者始终带着“把群众当家人”的初心,下村入户摸实情、解难题,用低收入人口救助政策托稳群众生活底气,化解老乡燃眉之急,用每一份扎实服务守护乡亲们的幸福与尊严。
82岁老人的“定心丸”:医疗重压下,临时救助解难题
村里的帕奶奶今年82岁,家里无耕地、无牲畜,平日里全靠城市低保金和女儿每月500元的赡养费过日子。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8月,帕奶奶因病在喀什人民医院治疗后,个人自付医疗费达12068.30元。这笔钱,对本就不宽裕的老人来说增添了不少生活的压力。
帕奶奶性子要强,怕给村里添麻烦,一直没提申请临时救助的事。后经乡村两级干部主动报告,巴楚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干部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里核实情况,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奶奶,政策就是帮咱困难人的,您符合临时救助条件,千万别客气!”随后,工作人员帮助老人提交了临时救助申请。
9月份,8544元的临时救助金顺利批了下来。再去回访时,老人拉着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念叨:“谢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谢谢你们想着我!
偏瘫家庭的“及时雨”:低保兜底,孩子安心上大学
村民斯大哥因为高血压后遗症造成偏瘫,日常走路都很困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全家的担子压在了他爱人肩上。他爱人在村委会当环卫工,要管一家四口人的吃穿用度,还要攒钱给丈夫看病买药。
更让一家人犯难的是,大女儿考上了大学,本是件喜事,可学费加住宿费就要5000多块,这笔钱把一家人都愁坏了。巴楚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仔细核算了他家的收入和开支:唯一的工资要覆盖医疗、生活、教育好几笔开销,明显入不敷出,基本符合整户纳入低保的条件。
巴楚县民政局社会救助工作人员主动帮他们走流程、办手续。现在,斯大哥一家四口已整户纳入低保,每月的低保金帮他们缓解了不少压力,大女儿也安心去大学报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