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帮扶暖人心,救助政策解民忧——天山区解放北路街道健康路社区
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里,钢筋水泥铸就的居民楼间藏着无数平凡人的生活,53岁的赵大哥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他的生活却比常人多了几分沉重——冠心病让他稍一活动就胸闷气短,尿毒症更是需要定期透析维持生命,每月的医药费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曾经能靠体力谋生的他,如今只能待在家中,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心中满是对生活的迷茫。没有稳定收入,日常开销都要精打细算,更别提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他的生活渐渐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困境,眼中的光也一点点黯淡下去。
转机发生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一次日常走访中。那天,社区主任带着工作人员敲开赵大哥家的门,原本只是一次寻常的入户走访,却在与赵大哥的交谈中,注意到他桌上散落的药盒和难掩的疲惫。当得知他的病情和经济困难后,工作人员的脚步停住了,他们一边耐心倾听赵大哥的难处,一边在笔记本上仔细记录,眼神里满是关切。“您别着急,咱们国家有社会救助政策,专门帮助像您这样有困难的群众,我们来帮您申请!”社区主任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赵大哥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社区工作人员成了赵大哥家的“常客”。考虑到赵大哥身体不便,他们主动上门讲解社会救助政策及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和保障标准,怕他记不住,还特意打印了一份图文并茂的说明材料;知道他手头拮据,缺少申请需要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工作人员又帮他复印好;提交材料前,他们一遍遍核对信息,生怕因为一点疏漏耽误审批。从政策解读到材料准备,再到向街道提交申请,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都全程跟进,甚至在审批过程中,还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说明赵大哥的特殊情况。当得知低保申请通过的消息时,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到赵大哥,看着他激动得泛红的眼眶,工作人员也由衷地为他高兴。
没过多久,赵大哥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银行到账通知——第一笔低保金顺利发放。他反复看着短信上的数字,手指微微颤抖,连忙拿出手机给社区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钱到了!真的到了!太谢谢你们了!”这笔低保金虽然数额不大,却像一束穿透乌云的阳光,照亮了他黯淡的生活:他不用再担心断药的风险,也能偶尔买些有营养的食材,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他对未来的生活也重新燃起了希望。
社区工作人员的帮扶并没有就此结束。此后,他们总会定期上门看望赵大哥:逢年过节,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来看他,陪他聊天解闷;知道他行动不便,社区志愿者还主动帮他代买生活用品、代缴水电费;有一次,赵大哥透析后身体不适,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开车送他去医院复查,忙前忙后帮他挂号、取药。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像一股股暖流,慢慢融化了赵大哥心中的无助。
每当说起这些,赵大哥总是忍不住红了眼眶,他常常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感慨:“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救了我,是你们这些社区干部把温暖送到我心坎上,现在我不仅能好好吃药治病,还能感受到有人牵挂的温暖,这种日子,我以前想都不敢想啊!”他还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党和政府社会救助政策的感恩。
如今的赵大哥,脸上的笑容多了,说话也有了底气。他知道,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他不再是孤单一人——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是他的“靠山”,社区工作人员的关心是他的“暖阳”。社会救助政策不仅解决了他的生活难题,更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尊严与希望,也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不会被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