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动态 > 地州动态

深化民政领域改革 推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

来源 :新疆民政 发布日期 : 2025-02-16 17:49
【字体:       打印打印 分享

近年来,博州民政系统以四个坚持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民政领域改革创新推动民政事业提档升级。

一、坚持抓改革、增供给,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完善

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大养老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3418万元,实现州有康养护理中心县市有综合社会福利院乡镇有农村幸福大院社区有日间照料中心四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体系持续打造“9073”养老服务模式探索居家、社区、机构间接续养老改革举措引进广东养老机构团队进驻博州康养护理中心并委托国投公司运营引进医疗机构进驻5家养老机构和9家日间照料中心,满足老人医养康养服务需求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74%,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达到60%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民生实事任务,新(改)建日间照料中心17个,适老化改造233户,老年助餐服务点271个。

有效提高养老服务人员能力水平。建立辖区内空巢、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走访、探望访情长效机制,实现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在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及时为80周岁以上人发放高龄津贴,累计发放1701万元。加大护理员培训力度,依托“线上+线下”模式,每年轮训1次,共培训920余人次。开展州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及职业技能选拔赛。全州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61%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护理床位不少于55%的目标任务。

二、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兜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实施安心助养工程,建立困难家庭无自理能力人员补贴机制。2017年来累计投入地方财政补贴资金1600万元,为安心助养补贴对象家庭年增收从3600元提高到5280研究制定《困难群众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多领域、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拓宽发现困难群众规范完善低保准入条件,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和阶段性扩围目标按困难类型分层分档实施临时救助,解决平均救助”“普惠救助”“化解矛盾救助等问题,有效发挥救急难作用。

因地制宜打造立体救助网络积极探索一站多点1+N”运行模式,先后探索在赛里木湖、五台、八家户、火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临时救助点,广泛解决临时遇困人员的现实困难。特别是疫情3年,各临时救助点发挥兜底线、救急难的职能作用,主动为过往滞留旅客、农牧民等提供临时救助服务,累计救助临时遇困人员3000余人次确保在博遇困各族群众第一时间得到临时救助,对外展示大爱博州良好形象。

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优化社会救助领域审批时限,明确县乡两级低保审核确认全部流程2021年底前各县(市)有序将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权限全部下放乡镇(街道)。实行近亲属零报告制度,13497名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落实零报告,对250名低收入人口进行备案登记,有效防止“人情保”、“关系保”,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管理水平。全面推行应用新疆救助通小程序,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为困难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救助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协助基层开展社会救助各项服务和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知晓惠从何来、惠有多少、恩向谁报

三、坚持重培育、强监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化

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实施社会组织与党建工作六同步机制,持续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全面实行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网上审批,实现需要跑四次只要跑一回的优化,减少跑办环节连续两年对社会组织进行等级评估不断增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共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325投入155万元实施社会组织孵化服务、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项目,培育增强社会团体28家、社会服务机构22家、社区社会组织80家、孵化基地9个,评选优质公益项目13个。

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坚持发挥慈善在扶危济困、助医助老等方面积极作用,联系10余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博州养老机构捐赠30余万元的生活物资,筹集375个暖心大礼包分批发给困境儿童和60岁以上的特殊困难老人。发动爱心人士慰问困难儿童。发动博州蒙医药学会、博州医学会、博州中医药学会等机构,开展面向老年群体巡回义诊活动80余场次,接诊群众达7000余人次。全疆首个地州在全国发行地方特色即开型福利彩票,丝路明珠·赛里木湖为主题,实现了福彩+文旅跨界融合发展

四、坚持办实事、增福祉,提质升级民政服务保障

着力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实现婚姻登记全州通办全区通办探索实施“景区+婚姻文化”,打造国家级5A景区赛里木湖婚姻阵地,填补景区未设婚姻登记场所空白。连续两届成功举办赛里木湖5·20集体婚旅,承办“家国同庆 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和规范化建设投入1426万元改造提升城市公墓基础设施2处,切实改变城乡坟墓乱埋乱葬现象,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办理时间缩减50%以上。标准地名推广宣传取得新成效采集各类“兴趣点”400余条,梳理对口援疆城市地名信息120条,充实湖北省地名专家库6名。

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坚持孤弃儿童保障优先,投入资金1100万元,2集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儿童福利机构,实施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项目7保障孤儿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康复等需求。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切实保障孤儿就学权益。将博州精神病人福利院交由博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运营,填补精神障碍患者无法在本地就医的空白。推动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向社区延伸开展家属关爱服务、社区参与活动60余场次。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残疾两补跨省通办累计发放残疾两项补贴资金2574万元。

(博州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