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民政厅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2024年,自治区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以法治思维统领民政工作,把法治建设贯穿到民政工作各个方面,厅系统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升。
一、民政法治建设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一是健全机制。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制定并落实依法治理年度工作要点,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列入年终述职内容。二是突出重点。开展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厅务会学法、邀请专家讲法,2024年组织“法宣在线”网络学法317人;开展民政领域法律法规培训2讲;厅领导带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新广行风热线”新闻直播节目1期;组织厅机关、直属单位干部职工参加“逢九必讲”学习培训11场次、1320余人次。三是强化统筹。把法治建设纳入自治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做到与民政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细化“一规划两纲要”实施方案。
(二)积极主动防范化解民政领域安全风险。一是守住意识形态底线。用好管好新疆民政门户网站、新疆民政微信公众号等网上宣传阵地,加强信息发布、内容审核全流程管理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测,2024年,门户网站审核发布信息712条,微信公众号更新132期532条,老年康乐报社出版汉文、维吾尔文报154期,发布新媒体产品2769条。二是守住民生保障底线。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及时性、有效性,全面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平台和数据库,横向联通18家部门单位、9家金融机构“大数据”,进行信息共享、交叉比对,纵向构建自治区、地、县三级“大网络”,进行实时监测、推送核查、动态管理,推动动态监测、主动发现、快速预警、精准救助有效落实,切实为困难群众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三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工作。印发《全区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全区范围对各类民政服务机构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设施、重点环节风险隐患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工作机制,确保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三)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持续推动民政服务“全程网办”,精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条件和环节。实现疆内慈善组织认定业务“全程网办”,办理24件;推进自治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基本实现社会组织登记业务疆内“一网通办”,年内办理成立登记29个、注销登记16个、章程核准105个、变更登记260个;开发“新疆救助通”微信小程序,链接平台资源,将“大网络”延伸至乡镇、服务到个人,实现“掌上申请”不跑腿、“掌上核查”更精准、“掌上办理”更高效。二是持续深化养老领域“放管服”改革。印发《自治区公建养老服务设施委托社会力量管理办法(试行)》,引导全区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面向老年人各种活动场景的监测提醒功能。三是持续深化慈善领域改革。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积极承接改革任务,实现疆内慈善组织认定业务“全程网办”,培养发展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提升慈善行业公信力,大力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人慈善的良好氛围,着力形成覆盖公益慈善各个领域、布局合理的慈善组织发展格局。
(四)加快推进民政立法工作。一是严格立法程序。加强民政重点领域立法,起草《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并提交自治区司法厅,围绕《自治区社会救助条例》《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开展立法项目调研。二是严格文件审核。依法依规对12件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核,厅法律顾问审核合同182件,开展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经清理,继续有效的地方性法规2部,政府规章6件,厅本级规范性文件、政策性规范性文件98件。三是加强提案办理。加强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全年办理(回复)人大代表建议19件,办理(回复)政协委员提案11件。
(五)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依法全面、及时、正确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着力实现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严格落实,决策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二是对重点工作及重点项目履行决策研究、咨询论证、征求意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决策后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重大行政决策前,坚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通过网上征求、座谈讨论等方式扩大群众参与。三是落实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全面收集了解公众、基层、专家意见,科学分析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实施情况,审慎评估决策实施效果,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民政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健全工作体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通知要求,把“三项制度”贯穿行政执法案件全过程,坚持事前事中事后请示报备和执法过程全纪录,关键节点集体研讨决定,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提出听证等权力。二是加强队伍管理。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及时调整、清理退出执法岗位人员,公布行政执法人员资格信息,接受社会公开查询与监督。编制印发《自治区民政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表》,对41个执法事项按照“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从重处罚”四个阶次设置处罚幅度、裁量标准,实现了全区范围内民政行政行政处罚事项裁量标准规范统一。三是完善监督体系。联合住建厅、市场监管局印发《养老机构“双随机 一公开”年度抽查计划》,指导各地民政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抽查检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做好风险摸底排查和问题隐患分类处置工作。持续推进整治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取缔非法社会组织等专项工作,督促行业协会商会完成收费自查自纠“回头看”,调整和规范会费收取标准和程序。
(七)法治对民政事业的引领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一是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依法保障180余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农村和城市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不低于568元/月、712元/月,较2023年分别增长12%、5%;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690元/月提高至820元/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成效明显。着力构建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政策保障,年内建设完成老年助餐服务点1.1万个、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2786户、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3个,全区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为68.9%、85.9%。修订完善《自治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生活津贴制度实施细则》,依法为全区36.41万名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三是社会事务管理科学高效。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婚姻登记“全区通办”,有效满足各族群众异地办理婚姻登记需求,年内全区依法办理婚姻登记22.5万对,受理婚姻登记“全区通办“业务6015件。强化“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等线上业务办理,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补贴申领服务,全区残疾人两项补贴基础标准由110元/月/人提高至120元/月/人,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5.2亿元。
二、2025年工作打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自觉把民政工作融入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心大局中谋划,自觉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找准民政法治工作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认真履行兜底保障职能,以改革新面貌、履职新担当书写民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一是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二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三是充分发挥立法对现代民政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规范、引导和推动作用。四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继续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