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民政要闻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就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等方面内容答记者问 |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民政部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 :国新网 发布日期 : 2024-09-23 19:53
【字体:       打印打印 分享

 9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民政部专场新闻发布会,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围绕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等方面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民政领域改革作出具体部署。我想请问一下,民政部门承担了哪些改革任务?下一步将如何推进落实?
    陆治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作出部署,主要涉及社会救助、儿童权益保障、残疾人关爱服务、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管理、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强化问题导向,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健全四个体系。

第一个是要健全政策制度体系。我们加快制定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和改进殡葬服务管理、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等制度文件,完善这些领域的顶层设计,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殡葬等领域加快立法。

第二个是要健全服务保障体系。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服务对象上,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在服务内容上,改变过去对特殊困难群体以资金物质保障为主的方式,逐步向资金与服务并重、物质与精神帮助兼顾转变。同时,研究制定“十五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补齐民政服务设施短板,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第三个是要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抓紧在社会组织管理、慈善事业发展、养老服务等领域制定一批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推动建立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运用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手段,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促进相关领域健康发展。

第四个是要健全社会参与体系。从主要依靠政府资源,逐步向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作用转变。加强工作手段创新,从传统服务方式向法治化、标准化、数智化方式转变,推动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推进民政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中国社会报》记者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7亿。请问,民政部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陆治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近年来,民政部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群众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我国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养老服务出现四个转变:一是从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二是从政府供给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转变;三是从机构养老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转变;四是从兜底保障、生活照料向更有质量的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转变。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这里面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和改进老龄工作,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老龄工作方面,我们将认真履行全国老龄办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职能,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合力。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机制,编制实施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强化“老有所依”的资金保障,夯实“老有所养”的服务保障,完善“老有所为”的制度保障。会同有关部门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在优待政策、文体活动、法律服务、志愿服务、科技助老、金融惠老等方面,每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些老年人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

    在养老服务方面,我们将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养老服务网络。就像上学有学校、看病有医院一样,养老服务同样要有相应的机构设施网络,重点建设县(区)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构建贯通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也就是说要把服务网络体系全面建立起来。

    二是优化服务供给格局。顺应绝大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习惯和意愿,培育建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要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上门服务,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地位;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发挥社区养老服务依托作用,发展社区日间照料、社区老年食堂、康复护理等为老服务项目,让老年人实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养老;强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发挥养老机构创新示范、服务技能培训、设备推广应用等作用,加强残障、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等,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相贯通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三是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作用,形成事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扶持培育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发展壮大银发经济。

    四是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强对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老年助餐、养老社区等新兴领域的监管制度规则,我们要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项目、流程、价格公开透明,提供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安心、放心。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到2035年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让广大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一下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未来工作重点是什么?  

    陆治原:大家非常关注社会救助工作,因为它不仅是民政部门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职责的重要内容,也是纾民困、惠民生、促和谐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近年来,民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健全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目标,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推动落实,为困难群众筑起一道兜底保障安全网。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抓好社会救助工作。

第一,聚焦兜住底,构建梯度救助格局,做到覆盖全面。我们加快建设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健全监测预警的指标体系,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的有关情况。在认定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基础上,我们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形成按照困难程度分层管理的梯度救助格局。

第二,聚焦兜准底,实施靶向救助,做到精准施救。我们和有关部门加强信息共享,运用数据比对,特别是运用“大数据+铁脚板”,推动社会救助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相结合。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进核对信息系统全国联网。指导地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规范落实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精准对接救助供需,有力有效实施救助帮扶。同时我们正在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救助需求。

第三,聚焦兜牢底,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做到协同高效。我们发挥好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有效统筹部门间的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力。指导各地建立健全民政部门统一认定、各职能部门分类救助帮助工作机制,比如说就业救助是由人社部门来提供,教育救助是由教育部门来提供,医疗救助由医保部门来提供。实现低收入人口信息“一门入库、动态监测,分层管理、因需推送,分类帮扶、结果反馈”这样一个闭环的工作机制。我们建立了“一户(人)一条救助链”,形成弱有众扶的“一张幸福清单”。

我们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推进社会救助立法,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分层分类、资源统筹、综合高效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建立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让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