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自治区民政厅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现就《示范文本》的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家、自治区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相关法规政策文件规定,结合新疆实际,制定本示范文本,全面规范全区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工作,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二、适用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社会社会组织内部管理相关工作。
三、主要内容有什么?
答:《示范文本》是一个综合性指引,涵盖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核心领域,共17个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一)党建工作相关制度
1.党建工作制度:规定社会组织应将支持党建工作写入章程,明确社会组织开展党建相关工作的规范程序,以及鼓励支持党组织负责人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本组织的负责人等。
(二)组织机构运行制度
2.民主选举制度:明确理事、监事、负责人等的选举条件和流程,保障本组织成员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
3.理事会制度:规定理事的产生、职责、会议、表决方式等,保障决策的科学民主。
4.监事会(监事)制度:确立监督机构的独立地位和监督权限,规范其监督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5.法定代表人述职制度:明确法定代表人述职的主要内容和报告要求,调动法定代表人履行职责的积极性。
(三)关键内部管理制度
6.秘书处工作制度:主要适用于社会团体和基金会,规范秘书处内部运转和工作流程,明确秘书长行使的职权。
7.财务管理制度(含资产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收支管理、资金使用、票据管理、财务报告和审计等,确保资金安全和合规使用。
8.财务收支情况报告制度:明确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的流程和内容,加强本组织的财务收支情况管理。
9.人事管理制度:涵盖工作人员招聘、薪酬、社保、考核、奖惩等,推动用人机制的规范化。
10.信息公开制度:规定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时限和责任,保障社会公众、会员和捐赠者的知情权。
11.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社会组织重要文件及档案材料的安全、规范使用流程与管理要求。
12.印章管理制度:明确印章的安全、规范使用流程与管理要求。
13.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需向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党建领导机构)报告的重大事项范围及程序。
14.证书保管及使用制度:明确证书种类以及证书使用的规范流程,确保证书有效保管和安全利用。
15.内部纠纷调解制度:明确内部纠纷的内容、解决途径、调解组织及职责和调解委员会工作流程,确保及时高效解决内部纠纷。
(四)专项活动规范
16.公益性捐赠票据管理制度:适用于公益慈善组织,规范捐赠票据的使用场景以及不得使用捐赠票据的行为,确保捐赠行为的合法性。
1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社会组织安全管理员的种类以及各自安全生产的职责。
四、《示范文本》是强制性规定吗?社会组织必须完全照搬吗?
答:《示范文本》属于指引性、示范性文件,并非强制性规定。其目的是为社会组织提供参考和借鉴。各社会组织应结合自身类型、规模、业务特点等实际情况,在符合《民法典》、《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示范文本》进行细化和修改,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制度。核心是“借鉴精神,结合实际”,而非“生搬硬套”。
五、社会组织制定或修改内部制度时,需要经过什么程序才有效?
答:内部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必须遵循民主程序和法定程序。通常重要的制度(如章程、会费标准等)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过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等权力机构表决通过。通过后,章程的修改还需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经核准后方能生效。整个过程应做好会议记录,留存相关档案。
六、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与章程是什么关系?
答:章程是根本,是所有内部制度的“母法”和制定依据。所有内部管理制度的内容都不得与章程的规定相抵触。内部管理制度是章程原则性规定的具体化、操作化和延伸,共同构成组织完整的制度体系。
七:登记管理机关如何推动《示范文本》的运用?
答:登记管理机关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推动:
宣传培训:组织开展培训,讲解《示范文本》的内容和要求。
嵌入管理环节:在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度检查、等级评估等工作中,引导和检查社会组织内部制度建设情况。
提供咨询指导:为社会组织在制定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政策咨询。
总之,《示范文本》是引导社会组织走向规范化、法治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工具。广大社会组织应高度重视内部治理建设,充分利用《示范文本》,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为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